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0731-89879870

强基计划VS综合评价!谁才是低分逆袭985的最佳途径?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

“孩子成绩不上不下,985/211还有希望吗?

“竞赛没奖、特长不突出,拿什么拼过别人?

“裸分不够,难道只能复读或将就普通大学?
每年高考放榜,总有一批家长捶胸顿足:明明孩子离名校只差10分,却因不知道强基计  划综合评价这两大“降分通道”,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残酷现实:
  • 985高校通过强基录取一般降分10-30分最高直降60分(如2024年山东大学在湖南强基录取线比统招低56分吉林大学在湖南强基录取线比统招低41分东南大学在湖南强基录取线比统招低39分);
  • 综合评价一般降分在30-70分(如2023年北外在湖南省综评录取线比统招低71分2024年北外在湖南省综评录取线比统招低57分2024年中南在湖南省综评录取线比统招低45
  • 90%考生直到高三才关注政策,仓促准备错过黄金窗口期;
  • 高考“独木桥”外,早有家长布局强基/综评,让孩子以低于统招30分的成绩“弯道超车”。
如果你正在焦虑:
✅ 孩子成绩卡在985边缘,急需“降分保险”
✅ 没有竞赛经历,想靠综合素质突围
✅ 怕孩子高考发挥失常,想提前锁定备选方案
✅ 纠结选专业还是冲名校,想两者兼得
今天这篇解读,就是你打破信息差的最后机会!
小易老师用10年升学规划经验,揭秘强基/综评如何帮孩子“分尽其用”,抢占名校先机!

一、综合评价:高考外的“黄金跳板”   



核心优势:

  降分录取,直通名校最高可降10-70分,为高考加“双保险”!尤其湖南、浙江等省份覆盖院校多(如中南大学、浙大、复旦等),考生可通过综评冲刺985/211王牌专业,规避高考“一考定终身”风险。

  多元评价,打破唯分数论
综合成绩=高考(50%-70%)+校测(面试/实践)+学考,竞赛生、特长生素养突出者(如英语、科创、品德奖项)可凭优势弯道超车。

 提前锁定录取机会
报名早于高考(3-5月),初审通过后,即使校测表现优异,高考后可在提前批或特殊批次填报,多一次录取机会。

  专业选择更灵活
覆盖理工、人文、医学等热门方向,部分院校开放中外合作专业(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培养国际化视野。

综合评价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考生:

 第一类:综合成绩优秀类。

 第二类: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比如五大学科竞赛、作文、英语等竞赛;

 第三类:思想品德类。高校综合评价认可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报考。

 第四类:艺术、体育类。高校综合评价对艺术、体育类要求集中体现在浙江省属高校认可浙江考生的特长奖项。

 第五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因中外合作高校的外语教学特点,会在招生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或进行相关测试。

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流程

目前,综合评价招生分为面向多省市招生和分省招生两类,南科大、北外等高校面对全国多省市招生。2024年招生流程,供25届考生参考:
2025.3月-5

简章发布
各高校招生简章发布时间不一致,最早在9月发布,3-5月上旬集中发布。

2025.4-5

网上报名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大部分院校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报名,部分院校在高校官网报名。
2025.5

高校公布初审名单
报名截止后,高校开始审核考生报名材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初审通过的名单,一般在5月底会在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2025.6

高考
6月7-10日,全国统一高考,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需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025.6月

高校校测
6月11日-21日,各校各地综合评价考试陆续进行
2025.6

入选名单公布
一般在高考出分前,各校公布综合评价入选名单
2025.6

高考出分
6月23日-26日,各省陆续公布高考批次线
2025.6-7月初

志愿填报并录取
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在所在省市综合评价对应批次填报志愿,等待高校提档录取。


二、强基计划:顶尖学霸的“精英赛道”   



核心优势:


  39所名校专属通道
清北复交等双一流A类院校开放数学、物理、历史等基础学科,录取分数通常低于统招线,竞赛银牌以上可破格入围(不占普通名额)。

  本硕博贯通培养,资源倾斜
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教学,优先保研直博,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例如,北大“3+X”计划、中科大“一生一案”定制化培养。

  校测权重高,竞赛生优势显著
综合成绩=高考(85%)+校测(15%),数理化竞赛金银牌考生在校测笔试/面试中更具竞争力,易脱颖而出。

  国家战略人才储备
聚焦芯片、AI、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毕业投身科研、军工、高端制造业,享受政策扶持与就业红利。

图片


三、如何选择?两大路径对比指南   




维度综合评价强基计划
适合考生成绩中上、综合素质优秀顶尖学霸、综合素质优秀
专业方向多学科、部分热门应用型专业本科基础学科+研究生国家战略领域
培养模式常规专业,部分院校特色班本硕博连读、顶尖资源倾斜
报考策略可多省多校同时申请限报1所院校


决策建议:

  • 小朋友才做选择,成年人都报,两者互补冲突,先录强基后录综评;

  • 冲名校+保专业:综合评价上中下都报;强基计划根据分数谨慎报考;

  • 冲顶尖学科+长期科研:想搞科研,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优先选强基计划;

  • 竞赛生:银牌以上优先强基破格,其他奖项可主攻综评。


四、新高一、高二备战攻略   




 黄金时间轴

  • 高一:夯实课内成绩,参与白名单竞赛(数理化生信、作文、英语等),积累社会实践;

  • 高二:冲刺竞赛奖项,关注院校夏令营,针对性提升面试/表达能力;

  • 高三上:研究政策,整理材料(自荐信、奖项证明),高三下3月起网申。

 核心准备清单

  • 成绩底线:综评需年级前10%-30%,强基需超一本线100分+;

  • 硬实力:五大学科竞赛、作文类赛事(创新作文等)、科创竞赛(青创赛);

  • 软实力:科研实践、志愿活动、校内外领导力经历。

3️⃣ 避坑指南

  • 勿盲目堆砌奖项,选择与专业相关的2-3个核心优势重点展示;

  • 重视学考等级,湖南省将学考成绩纳入综评初审;

  • 提前规划校测,如中科大考物理/数学笔试,复旦注重跨学科思辨。



关注易百谦,规划改变未来,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特性,比如学习能力、学科特长、性格特征、家庭资源,精准规划,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
图片

END

图片


上一篇: 权威发布 | 重庆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下一篇: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多少分能上?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