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大报考优势!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省二省三报考强基计划现阶段如何准备?
随着2025年强基计划报考仅剩1个月左右,考生家长对强基计划的关注度逐渐升温。特别是拥有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的考生家长,纷纷咨询破格申请的可能性。那么,省一、省二、省三奖项的考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又有哪些优惠政策呢?强基计划作为竞赛生特招升学的首选路径,无论你手握何种奖项,都能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可以说,只要有竞赛经历,报考强基就有优势!今天,特为大家带来数物化生信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省二省三奖项在报考强基计划时的优惠政策,助力大家1个月后顺利报考,冲击理想高校!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分为两类:
1. 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2. 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这类考生需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因此,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省二、省三奖项的考生,需以第一类身份报考强基计划。
1. 报名材料:竞赛证书成加分项
在强基计划报名环节,省一、省二、省三奖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报名材料提交上。例如,2024年,中科大可上传省一获奖证书,南大、重大则允许上传学科潜质、领域特长证书或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在报名审核及后续校测中都是重要的加分项。
▲南京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2. 入围环节:单科小破格助力竞赛生
在强基计划入围环节,部分高校新增了“单科小破格”政策。如北理、西工大、大连理工、中大等高校,设有数学、物理等单科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即可破格入围校测。

▲西北工业大学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虽然该政策未明确针对竞赛生,但数学、物理等科目正是竞赛生的强项,省一、省二、省三奖项的考生更容易通过单科高分破格入围。3. 校测笔试:竞赛思维成制胜关键
强基校测笔试的难度通常接近或等同于竞赛水平,这对经历过系统竞赛训练的考生来说,具有明显的答题模式和解题思路优势。特别上交、复旦、北航等10所高校采取“复交南模式”(即报名成功考生均可参加校测初试,初试成绩决定复试入围名单),为竞赛生提供了更多逆袭机会。即使高考成绩不拔尖,凭借竞赛经验和奖项,考生仍有机会通过校测初试的出色发挥,实现逆风翻盘。4. 校测面试:竞赛经历成加分利器
在校测面试环节,竞赛生可以将自己的竞赛经历和成果填写到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中,部分高校会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面试成绩的一部分(如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等)会将综合素质评价材料作为面试成绩的一部分。
▲华中科技大学2024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此外,竞赛生还可以主动介绍自己的竞赛经历,展现学科优势和综合素质,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获得额外加分。
1. 招生专业与学科特长相匹配
竞赛生在报考强基计划时,可以选择与竞赛科目相匹配的招生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这不仅能让竞赛生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造,还能在面对专业问题时更加自信和从容。2. 研究能力匹配本硕博培养
竞赛生通过竞赛积累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强基计划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高度匹配。此外,竞赛生还可以选择在交叉学科深造,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 高三竞赛生:冲刺高考+备战校测
高三竞赛生的奖项已定型,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全力冲刺高考。高考成绩不仅是强基入围的敲门砖,也是最终录取的关键指标(占综合成绩的85%)。此外,高三考生还需尽早准备报名材料,并学习强基校测内容。虽然竞赛经历有加持,但强基考核与竞赛有一定差别,考生需做好衔接,了解校测科目、题型题量等,针对性备考。 2. 高二高一考生:冲击更高奖项
对于高二、高一等低年级考生,如果已有竞赛奖项,仍有机会冲击更高奖项。考生需明确目标,是冲击金银牌,还是争取省级奖项。同时,低年级考生也应提前了解强基政策,为未来的报考做好充分准备。
强基计划为竞赛生提供了一条逆袭名校的黄金通道。无论是省一、省二还是省三奖项,竞赛生都能在报名、入围、校测等环节享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距离报考仅剩1个月,考生和家长需抓紧时间,全力备战,争取在强基计划中脱颖而出,冲击理想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