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0731-89879870

2026强基计划终极报考指南:十大要点助你把握名校机会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



2025年高考录取已经结束,而2026届考生已迎来新阶段的准备。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考生和家长关注以下问题:

  • 如何避免因几分之差与心仪高校失之交臂?

  • 强基计划是否真能实现“降分录取”,具体如何申请?

  • 怎样准确把握报考流程与时间节点,避免错失机会?


本指南基于2025年39所985高校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系统梳理十大核心要点,并辅以相关数据分析,全面解读从报名、入围、校测到录取与培养的全过程。旨在帮助考生及家长明晰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备战强基计划。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依据2025年强基计划政策整理,仅供2026届考生参考,实际招生政策请以各高校官方最新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一、强基计划是什么?



强基计划自2020年起正式实施,是国家为选拔和培养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而设立的特殊招生渠道。其特点包括:


参与高校均为39所985院校,办学层次高;

部分考生可通过校测表现获得一定分数优惠,实现“降分录取”;

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投档,相当于多一次录取机会。




二、你是否适合报考?



基本条件:高考成绩需达到一本线/特招线。


主要面向两类考生:

  1. 高考成绩优秀、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

  2. 在基础学科领域拔尖的学生,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银牌及以上。


建议:若预估高考分数与目标高校普通批投档线分差在20分以内,可重点考虑报考。



三、关键时间节点



常规流程(4月-6月):
4月各校发布简章 → 网上报名 → 5月底前完成材料上传 → 6月参加高考


高考后,强基计划流程分为两种:

  1. 第一种模式:以清华、北大为首的 27 所高校,在高考出分后,按高考成绩入围→参加校测→综合录取

  2. 第二种模式:复旦、上交、南大、浙大、中科大、人大、北航、西交大、同济、厦大、东南大学、兰大这 12 所高校,在高考后出分前进行校测→高考出分后报名入围初试→通过初试再进行复试→复试后按综合成绩排名录取

特别注意:报考复旦、上交、南大等第二种模式高校的考生,需提前准备校测。


附:强基计划报考流程时间图



四、报名实操指南



报名平台:阳光高考网(https://bm.chsi.com.cn/),为唯一官方渠道。


关键环节:

  1. 院校选择:限报1所,需综合评估实力、学校竞争程度及专业兴趣;

  2. 材料准备:除基本信息外,部分高校(如清华、中科大、北航)需上传成绩证明、竞赛奖项、个人陈述等辅助材料;

    附:39所高校强基专业及限报要求汇总表


  3. 专业填报:注意各校专业限报要求,部分高校允许填报多个志愿但需排序。


五、入围规则解析



五大入围模式:
  1. 纯高考分入围:拼总分,公平直接(27所高校采用)

  2. 单科加权入围(10校):数学/物理等核心科目分数乘以系数(1.2-2.0),单科强者和竞赛生的巨大优势

  3. 单科破格入围(8校):数学等单科达到极高分数,可放宽标准,偏科天才的福音

  4. 报名即入围(12校):先考再说,给所有报名者机会

  5. 竞赛金银牌破格:五大学科竞赛获金银牌的学生,过一本线即可入围(不占普通名额)

策略建议:单科优势明显的考生重点关注采用加权入围模式的高校。



六、校测如何考核?



考察形式:笔试 + 面试 + 体测(通常为通过性测试,不计入总分但必须合格)

笔试风格:
  • 普遍难度在高考压轴题及以上水平
  • 清北等顶尖高校难度接近竞赛水平
  • 重点考察理科的学科思维、逻辑推理、创新思维等,文科的知识积累、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等

面试核心:
  • 聚焦科研潜质、创新能力、学科素养、知识迁移、兴趣志向等方面
  • 多数高校会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常见形式:多对一面试、小组讨论、场景模拟


七、录取机制与规则



录取批次顺序:强基计划→提前批→普通批(强基录取后自动退出后续批次)。


综合成绩计算:
一般按综合成绩 = 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请以简章为准


末位同分处理:各校政策不同,或侧重校测分数,或看重高考成绩。


破格录取:破格生需综合成绩达到普通类考生同一专业最低录取线。



八、培养模式与优势



精英培养模式:
  • 单独编班,小班教学,配备一流师资和资源
  • 特色培养单位:清华书院、北大元培、上交致远学院等
  • 导师制培养,提前进入科研项目

本硕博衔接机制:

  • 通过考核后可免试攻读研究生,衔接硕博阶段

  • 目前转段成功率普遍超90%,有效减轻考研压力



九、2026/2027届备考建议



  • 信息为王:持续关注官方政策,研究目标院校历年数据(特别是入围分数线和校测形式)

  • 高考为基:85%的占比决定了高考分是"入场券"和"压舱石",必须全力以赴提高总分

  • 竞赛加持:学有余力一定要接触竞赛,金银牌可破格,省奖也能在校测中占据绝对优势

  • 专项训练:校测非同寻常,必须提前进行笔试和面试的专项训练,不能临时抱佛脚

  • 参与活动: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积累经验,建立联系



十、常见问题(FAQ)



Q

强基计划与综合评价可以同时报吗?

A

可以:两者互不冲突。


Q

无竞赛奖项可以报考吗?

A

可以:竞赛奖项不是必备条件,多数名额面向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


Q

文科生可以报强基吗?

A

可以:北大、武大、人大等校设有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等文科强基专业。


Q

强基计划录取后可以转专业吗?

A

不可以专业转出,但在研究生阶段可以申请专业转段(比如数学专业转到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工科专业)。



结语


强基计划是进入名校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需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充分准备。建议考生与家长提前了解政策、科学规划,力求在高考与校测中稳步发挥。祝愿2026届考生圆名校

再次提醒:本文内容依据2025年政策整理,2026年具体招生办法以教育部及高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往期精彩回顾







    小 易 老 师 有 话 

    ☟ ☟ ☟ ☟

    图片
    图片
    图片

    易百谦教育

    您身边的高考升学专家


    ☟ ☟ ☟ ☟

    我们专业提供最新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学科竞赛、高中选科

    志愿填报、生涯规划、夏令营/冬令营

    等高中升学资讯及解读

    欢迎推荐更多学生、家长关注我们






    END


    声明:易百谦教育尊重版权,如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

    上一篇: “冷门”专业变“热门”!从首届强基计划转段情况再识强基计划 下一篇: 高中生如何抓住强基计划降分录取985名校的机会呢?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